在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宁波以“授权专利37342件”为2011年度自主创新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也给“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信心。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宁波获授权专利37342件,跃居全省第一,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列第二位。
副省长毛光烈就此特地批示: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是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水平的重要评价业绩的体现,亦是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的检验。希望以此来统一认识。请全省经信部门、科技部门要着力抓住、抓实、继续抓出成效来。
如果说,2009年授权专利突破万件的意义在于,以民营经济和传统制造业起家的宁波,正发生着一场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那么,2011年授权专利达37342件则表明,宁波在“发展质量好”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自主创新的势头愈发明显。
自主创新有了坚强保障
近三年来,宁波年专利授权量成功实现“三级跳”。2009年,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万件,达15824件;2010年,突破2.5万件,达25971件;2011年,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为37342件。
成绩的取得并非朝夕之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始终把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了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我市在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优化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
首先是不断强化政策引导,相继出台《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宁波市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次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09年,我市R&D投入占到GDP的1.5%,2010年占1.6%。为了督促和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我市出台了奖励措施,仅去年前10个月就发放发明专利授权资助金1602万元。
第三是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近年来,我市大力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高素质科技人才、高科技项目,同时,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浙江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和丰创意广场等一批高校、科研和创意机构的聚集使得自主创新资源愈发丰富。
在强化政策导向的背景下,宁波自主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自主创新有了强力推手
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转变服务方式,为企业上门服务;同时,在社会上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发明创造的氛围。
市知识产权平台被认为是全省最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也是我市自主创新的推手之一。这家平台由市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鄞州区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承建,既为企业创新提供专利技术支撑和增值服务,也为政府提供行业专利分析和预警咨询。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平台的预警功能一方面可帮助企业避免触碰专利地雷,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潜在的侵权行为,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除了主动服务企业外,我市各相关部门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自主创新和发明创造。
去年,由市科技局、高新区联合举办的发明创新大赛让一大批优秀项目和民间发明家受到了关注。据大赛组委会透露,自2004年首次举办以来,市发明创新大赛已成为宁波重要的科技创新赛事,历届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3121个。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市知识产权局不断创新机制、增强管理和服务手段,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去年,市知识产权局对照“三思三创”活动要求,梳理和破解发展难题,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
“在打击侵权的行动中,我们既维护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没有简单地对侵权者处罚了事,而是重在调解,使企业注意力聚焦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和市场开拓。”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说。
自主创新有了源头活水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据统计,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90%以上源自企业,其中60%以上直接来自企业。2011年,企业申请专利21118件,同比增长96.2%。
专利是创新通向市场的桥梁,紧贴市场搞研发,使宁波民企的授权专利能迅速转化为核心技术产品,也使企业尝到了重视研发、重视专利的甜头。
宁波沁园集团迄今共开发数百个品种的新产品,创造技术创新“3个100%”的神话:所申请的专利100%获得成功,所获得的专利100%有效转化为产品,所有的产品100%具有知识产权;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近几年新产品的上市成功率在85%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75%以上。
宁波企业在发展中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必然,也是宁波加强科技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必然结果。
在政府积极引导、部门主动服务、企业自觉重视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宁波自主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自主知识产权事业将获得科学跨越发展。
2006-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表
类别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专利申请总量(件) 10412 12787 16173 22686 26399 47582
其中 发明专利 1114 1440 1950 2808 2859 4360
实用新型专利 2967 4455 5717 9443 11492 18069
外观设计专利 6331 6892 8506 10435 12048 25153
专利授权总量(件) 6056 8845 9882 15824 25971 37342
其中 发明专利 200 293 505 802 1209 1625
实用新型专利 1787 3204 4525 5943 11230 12966
外观设计专利 4069 5348 4852 9079 13532 22751
2006-2011年宁波市百万人口专利数据表
年度 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件) 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每百万人专利授权量(件) 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2006年 1550 166 902 30
2007年 1855 209 1283 43
2008年 2288 276 1398 71
2009年 3155 391 2201 112
2010年 3471 376 3415 159
2011年 6256 573 4910 214
注:2010年和2011年人口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2006、2007、2008、2009年为年末常住人口数据。
数据来源:《2011年宁波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分析》
知识产权工作单位亮点介绍
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服务企业量最大
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4类服务。一是专利信息查询、分析和预警服务;二是专利特色定制服务;三是专利信息管理服务;四是专利数据深度加工及预警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有注册用户近2000个,90%以上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人员。
2011年,平台针对企业需求一对一定制开发企业专利数据库,截至目前,已为647家企业定制了876个中外企业专利特色库。
鄞州区: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
近年来,鄞州区十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较大提升。在鄞州,有宁波欧琳、宁波欣达、宁波华液、宁波博威等一批专利工作出色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有专人负责专利工作,内部的专利管理和激励制度比较完善,经常开展企业员工的专利培训,并把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专利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2011年,鄞州区授权专利突破万件,成为浙江省首个授权专利突破万件的区。
慈溪市:提供专利申请一条龙服务
为了帮助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慈溪市积极创造条件,为重点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一条龙服务。
慈溪市以专利申请为突破口,邀请杭州丰禾、天正等省内知名专利事务所人员,对重点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做好专利申请工作,克服企业专利申请误区,有力地激发了企业积极性。去年,该项活动共帮助近百家企业申请各类专利2000多件。
2011年,慈溪市授权专利量超过5000件,排名全省县(市)区前三强之列。
余姚市:专利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余姚市不断健全专利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科技政策培训、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保护日和发明大奖赛等活动宣传专利知识。二是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除了引进专利代理事务所,还积极采用外地代理机构在本市设立代办点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专利服务。三是继续完善专利管理平台,升级改造科技管理数据库,使专利数据管理更加准确,分析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简便。四是有效开展专利维权。
2011年,余姚市授权专利量超过5000件,排名全省县(市)区前三强之列。
贝发集团:16年前就设立知识产权科
从1996年开始,贝发集团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设立知识产权科,制定各类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业制度二十余条,在ERP系统中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形成知识产权管理网络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方法,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
贝发集团已在全球73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合计571个,其中国内296件,国外275件,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专利642项,境外专利696项。
韵升集团:鼓励创新、包容失败
作为一家著名的民营企业,韵升集团是靠创新起家、靠创新发展的。韵升集团表示,要在政策上鼓励下属单位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要给创新以物质奖励,更要继续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没有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就难以形成创新的沃土,就没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环境基础。”韵升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初步形成知识产权工作网络
2011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研院)推广实施了专利分级制度、专利申请活跃程度预警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
2011年,宁波材料所制定并通过知识产权专员管理办法,知识产权部在全院征集了18位知识产权专员,并先期启动了第一批知识产权专员11人的相关工作。2011年,宁波材料所共申请专利241件(同比增幅88.3%,含发明专利220件,实用新型21件),授权46件。(黎欣刚 张彩娜)
上一条:没有记录 下一条:没有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