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打造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
发布日期:2012-11-13 |
8月31日,上海市政府会议厅,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一轮合作会商会议正式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新一轮合作会商议定书。 知识产权工作在上海一直备受关注。今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沪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一行时表示,上海正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上海实现创新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服务,欢迎并支持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内的各类国际组织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高锐也表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迅速,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有关方面的合作。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一轮合作得以顺利展开。此次合作协议以“创新要素集聚、保护制度完备、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为目标,以共同推动上海建设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为主题,在支持知识产权领域国际组织落户上海、实践探索上海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运用专利加快发展、加强上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设、推进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等6大重点领域开展会商。由此,我们看到了上海未来知识产权发展的宏伟蓝图。 正如田力普所说的那样,新一轮合作会商机制的建立对上海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都有重要意义。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知识产权合作会商1.0时代的有12家,而首个进入2.0时代的只有上海,这标志着上海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首轮合作成效显著 上海历来就是一个不缺乏创新的城市。 2006年5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建立了第一次合作会商机制。对于这一幕,韩正和田力普仍然记忆深刻。 就在那一天,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立部市合作会商制度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韩正、田力普等出席签字仪式。双方同时商定,将合作共建上海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列为2006年度重点工作。 2008年5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政府合作会商第一次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回顾总结了两年来所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决定将强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升上海专利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持与援助制度,提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试点等内容作为下阶段重点工作。 事实上,首轮合作中许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以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经过4年多的筹建运行等准备工作,该平台于2009年4月22日通过了专项验收。截至2010年,该平台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98万人次,注册用户3700多个,集团用户51家,用户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共有77家企业通过平台建立了网上专题数据库,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上海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召开的新一轮合作会商会议上,田力普、韩正对第一轮合作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韩正在讲话中表示: “6年的部市合作成果很明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综合实力提升,在多方面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田力普在讲话中表示:“通过合作会商,不仅推动了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也为全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6年来的部市合作,不仅推动了上海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且促进了上海自主创新环境的优化;不仅增强了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水平,而且实践探索了加快全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不仅实现了双方建立部市合作会商制度的初衷,而且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情势变化呼唤合作 尽管首轮合作会商以来,双方坚持共同合作、协力推进,使相关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通过合作促进知识产权助推上海“四个率先”建设的效果和能量尚未完全显现。根据当初签订的议定书,首轮合作会商制度于2010年底执行终止。 而此时,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上海提出的“四个国际中心”的建设,对知识产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些新的趋势浪潮,引起了上海知识产权管理者的思考。在吕国强看来,这些变化表现在,首先,世界创新中心已经逐步向亚洲转移,特别是中日韩等,中国作为一个知识产权的大国,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机遇?其次,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30年来的发展,在立法、执法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有必要把中国由知识产权的输入国变成输出国,要更多地参与世界重大知识产权事务,并发出中国的声音。 “此外,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产权,需要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来促进未来的创新。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去国外投资,建立营销中心,这都要求我们更多地掌握知识产权动向。同时,上海目前正在建设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4个国际中心,这些工作都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如何围绕这4个中心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的支持作用,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吕国强说,尤其是前不久,国家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在这个全国最高级别会议上对科技和知识产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反映出党中央对创新工作的重视以及创新工作对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上海的知识产权发展也步入一个全新阶段。2011年,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4件,远远超过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指标;上海市出色地完成了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备,形成了司法、行政、仲裁、民间调解等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吕国强表示,基于种种考虑,今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未来10年目标。而此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轮合作摆上议事日程,新一轮合作成为实现上海战略纲要目标的重要一环。 目标明确全力突破 对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的具体规划,上海有着自己的全盘考虑。 “此次新一轮的合作会商,就是基于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可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吕国强表示,在此次包含13项合作内容的新一轮合作会商内容里,很多工作都体现出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的深度合作。 据吕国强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从推动知识产权资源集聚上海、推进上海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机制体制创新以及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上海经济发展的新路径3方面共同加强合作。 这其中,推动知识产权资源集聚上海成为首当其冲的焦点。如促进国际知识产权机构分支机构在上海落户;推动更多国家重大项目落户上海,研究和推动在沪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与联系,推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高层次实务人才等,都体现出上海区域特色的工作内容,也将成为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 同时,新一轮部市会商中也包含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如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方面,要探索建立与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整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资源,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效能;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推进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三合一”(专利、商标、版权)行政管理体制。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上,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行政执法体制,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推进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模式;探索在市级层面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强化上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机构建设等。 作为新一轮合作的重点,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和产业的融合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中,加强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开展“专利运用导航产业高端发展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建立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和评议机制,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成为合作的具体内容。 具体来说,在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双方提出要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设立专利运用促进处,在张江园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和园区的知识产权工作。 为有效促进专利运用,在“专利运用导航产业高端发展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中,双方提出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利引领型产业特区;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专利运用体系,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专利运用协同体,以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在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未来将进一步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出资入股、融资担保,探索知识产权拍卖、保险、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创新形式,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商用化。 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双方提出加强对上海市重点企业的培养,积极推行实施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企事业单位将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资产科学管理、谋划运营,提升企业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前景光明意义深远 对新一轮合作会商的前景,上海充满信心。 针对《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颁布以及新一轮会商合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并召开了全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协同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正如韩正在新一轮合作会商会议讲话中说的那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这需要我们把知识产权工作提到更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工作,必须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利益。同时,按照国际规则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也十分重要,上海一定为此付出所有的努力。上海依托合作机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力争担当更多先行先试任务,把各项改革创新工作落实到位,加快建成亚太地区知识产权的中心城市。 在新一轮部市合作会商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代表上海市政府表示:上海市政府为确保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实现,将从政策扶植和资金等配套措施建设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将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产业、贸易等专项资金加大支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等措施,以确保本协议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此轮合作是实现纲要目标的第一步,上海要打造国际大都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先行先试。”吕国强说,“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建设是个长期目标,而新一轮的合作会商只有3年,对于目标的实现才开始迈出第一步,很多具体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去做,之后可能还需要第三、第四轮合作。我们也深知前面的路会很艰难,但我们一定会抓住这个机遇。” 上海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同时也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吕国强今年第二次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选出的“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这次的入选其实是对上海整体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认可,也是对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认可。我相信,未来,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建设会给上海的知识产权工作、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化。毕竟,主动融入国际知识产权舞台,拥有更多的规则制定和发言权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未来目标。我们希望能更好地抓住这次机会。”吕国强表示。(知识产权报 向利 通讯员 聂莉)
上一条: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 下一条:没有记录 | |
|
|
免责声明:
- 1、凡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本网站对该文章以及
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
-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网站客服中心,我们会尽快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