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波4月24日电 4月26日是知识产权日。宁波市于今日公布“2014年宁波市十大知识产权事件”。“宁波市科技信息(专利)挖掘与应用实验室投入运行”、“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查处侵权盗版工作获国家最高奖”、“宁波杭州湾余某某等人制售假冒‘方太’品牌厨具案”等十个事件入选。
据宁波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4年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4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12957件、2832件,同比增长32.1%和26.1%,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分别提高10.3和6.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全市累计拥有注册商标12.3万件,其中,国际商标达到10100件,地理标志达25件,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14年全市版权登记量达到2450件,比上年增加114%。
“2014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继续增长,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宁波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利琴表示,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十大知识产权事件”,旨在表明宁波市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环境氛围。
此外,2014年宁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包括民事、刑事及行政)1826件(其中二审案件107件),较去年同期的1277件增长43%;审结案件1801件,较去年同期的1246件增长44.5%。其中新收民事案件1650件,审结1631件,审结民事案件中判决366件、调解156件、撤诉1101件、其他8件,调撤率77.1%;新收刑事案件170件,审结165件;新收行政案件6件,审结5件。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2010-2014年度专利民事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这样写道:“2013年,宁波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宁波中院专利民事纠纷的收案数量在全国亦名列前茅,但专利数量不断提高的背后却反映出专利质量水平与数量并不匹配的问题。”
“多年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专利民事案件数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利案件审判工作经验。专利民事案件审理的司法实践也凸显出了宁波专利结构不尽合理和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据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朱代红介绍,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 2003 年 6月 1 日取得一审专利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近五年来宁波中院共受理各类专利民事纠纷案件1344件,审结 1368 件,收案数量位居全国法院前列。
据统计,宁波中院五年来以判决结案的231件专利民事侵权纠纷案件(外观设计 159件、实用新型41 件、发明 31件)中,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为 20 件,其中外观设计 13 件、实用新型 3件、发明 4件。即以判决结案的专利民事侵权纠纷案件中,原告的胜诉败诉比例大致为 10:1。不同案由专利侵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胜诉败诉比例略有区别,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平均判决驳回率为8%左右,发明略高,为12.9%。应该说,宁波地区专利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被告败诉的比例较大。
朱代红说,宁波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专利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主观上认为抄袭他人专利无所谓或者明知侵权却出于侥幸心理为追求短期利益故意侵权。
从宁波中院专利案件所涉专利内容和行业分布来看,一方面宁波市专利的发明在全国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竞争优势相对经济较发达的部分计划单列市偏弱。长期以来浙江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以消耗资源、粗放经营、简单加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许多民营企业的产品处于模仿和仿造阶段,企业管理尚不成熟,技术创新更加举步维艰。根据抽样调查,80%的民营企业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更新周期两年以上的占55%左右。
据悉,《2014年度宁波市法院大知识产权案例》于会上同时发布。(陈怡、王虎羽)
【延伸阅读】
2014年宁波市十大知识产权事件
1、宁波市科技信息(专利)挖掘与应用实验室投入运行
2、“议题管理”模式强化商标专用权保护成效明显
3、浙江首家市级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在宁波成立
4、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查处侵权盗版工作获国家最高奖
5、宁波杭州湾余某某等人制售假冒“方太”等品牌厨具案件
6、宁波海关开展国际合作成功查获义乌某公司出口MAYBELLINE眼线液等化妆品涉嫌侵权案
7、宁波江北吴某某等八人假冒“太太乐”鸡精、“西湖”牌味精注册商标案
8、宁波市某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假冒的燃气灶、吸油烟机案
9、原告科元公司诉被告某热力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
10、立兴公司申请慈溪市某公司诉前停止侵害专利权一案
上一条:宁波市镇海区2014年专利授权量创新高 下一条:没有记录 |